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/ 党建综合

广德市:“345”工作法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

发布日期:2025-02-24 10:17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312 字体:

近年来,广德市精准聚焦基层治理,立足区域实际,强化系统思维,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切入点,充分运用“345”工作法,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、凝聚力和服务力,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动员群众、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,不断织密基层治理的网格体系。
  以“三抓”强化阵地建设,强化基层党建链条。抓牢党建责任。全面明确基层党组织履职事项,建立责任、问题、整改三张清单,压实党组织主体责任、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,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办党建项目,实现“书记领办项目”中心工作同向发力、同频共振,建立健全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责任机制,督促基层党组织书记扛稳扛牢挑大梁重任。抓细规范建设。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党员固定活动日、党建指导员等党建规范制度,通过抓规范、重落实,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、党费收缴、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;开展“比武练兵”“书记论坛”等评比活动,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,引导各领域党组织勇担当、创示范。抓实全程覆盖。按照“一边摸底、一边搭建、一边完善”的工作思路,以产业园区、商圈集市、新就业形态等新兴领域为工作重点,采取单独组建、品牌带建、行业统建、协同共建等方式不断推动党组织行业领域全覆盖,打造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,推出技术培训、政务帮办、政策宣传等服务项目,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注入“源头活水”,点燃新兴领域党组织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。科学选址搭建工会驿站,配备换电设备、应急药品、雨伞雨具、无线网络、加热电器等便捷设施,与志愿服务机构、第三方公司等合作提供休息如厕、饮水纳凉、餐食加热、驱寒避雨、手机充电、读书阅览等综合便民服务,加强对外卖员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关心服务和权益保障。
  以“四强”壮大组织建设,淬炼基层治理队伍。强党建赋能,构筑联动“同心圆”。形成“市—乡镇(街道)—社区—网格—楼宇”五级联动架构、全链联通的党组织基层治理架构,建立健全季度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、对口帮扶机制,市直机关及各部门与村(社区)结成“共学共建”对子,党员、干部定向下沉参与治理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“红色桥头堡”先锋引领作用,营造党员干部冲锋在前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,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强协商共治,打造和谐“朋友圈”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矛盾纠纷调解室等现有基层治理平台打造聚合接待、议事、办事等多种功能的群众会客厅,推广运用一张登记表、一杯热茶、一张椅子、一个反馈、一次贴心服务“五个一”工作法,通过“茶话会”“沙龙会”,搭建群众参与自治平台,实现资源在会客厅共享,问题在会客厅解决。强服务转型,打造便民“生活圈”。依托村(社区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、老年食堂(助餐点)、村(社区)卫生服务站等现有服务平台打造集“幼儿托管班”“营养补给站”“医疗服务馆”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为民服务综合体,为居民提供幼儿托管、老年助餐、医疗保健等服务解民需。强作风建设,打造干事“发展圈”。紧盯“关键少数”,严抓重点领域问题整治推动作风转变,坚持将廉洁教育抓在经常、融入日常,积极探索廉洁教育的新形式,不断健全完善廉洁教育长效机制,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。
  以“五行动”延长民生链,扎实提升为民服务能力。“党建品牌创建”行动聚合力。推进党建品牌梯次提升行动按照“一单位一品牌、一支部一特色”的思路,推动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主品牌辐射带动作用,深入挖掘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势,积极推进党建品牌向各支部和攻坚一线延伸。精准提炼支部党建品牌和优秀支部工作法,形成“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”的党建工作格局。“网格赋能”行动再提升。持续优化升级“多网合一”网格划分,建成“4+N”网格管理体系和“1+1+X+X”基础网格力量体系,网格长分级建立微信群,及时收集群众诉求;各村(社区)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网格管理形势研判会,网格管理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例会,通过强化问题商议研判,推动问题落实解决。强化落实“1+N”联系服务机制,严格按照每名网格员联系多名农户的要求,聚焦教育宣传,强化正面引导,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。“三大”行动解民忧。依托“幸福365”服务站,联动网格员、网格长、红色楼道长及社区民警,及时收集、摸排了解网格内的各类矛盾纠纷信息,将矛盾纠纷隐患从源头上进行遏制,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,坚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用好社会治理智能服务平台,通过信息化、智能化系统及时预警矛盾纠纷风险隐患,部门联动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。“点亮微心愿行动”暖民心。坚持需求导向,注重微小性、可行性,以解决群众小微困难、个性诉求为方向,推动党员干部在走访基层中深入、细心地挖掘、掌握群众需求,建立“微心愿需求清单”,为群众需求精准把握、群众困难及时帮办、群众问题清零销号提供基础支撑。“春风行动”引人才。吸引人才返乡,做好服务保障工作,仔细研究企业用工需求,摸清务工人员底数,抢抓春节返乡招工“黄金期”,加大宣传力度,为企业、创业者和求职者搭建更加便捷、高效的“双向选择”平台,及时了解掌握人才工作生活情况,协调解决实际困难,落实待遇保障,确保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安心、舒心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