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甘溪村党总支牢固树立“抓党建、促发展、惠民生”的发展理念,以增强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为重点,认真落实“乡里乡亲”工作法,以“温暖星期一”、“一线党委会”为活动载体,促进干部走入农户、一线办公,为民办实事、办好事。今年,甘溪村树立“大党建”意识,通过积极运用“党建+”模式,以新思路、新机制、新手段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,创新“党建+旅游”、“党建+文化”、“党建+和谐”、“党建+服务”及“党建+产业”等工作模式,构建甘溪村全域旅游的党建特色,推进旅游与文化、农业、经济等领域融合发展,延伸旅游产业链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一、创新“党建 + 旅游”模式,让这边风景好起来
随着“卢湖竹海”的开发,生态旅游业将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,甘溪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,观光游客常年不断。带动了村经济发展,也吸引了一批投资项目的到来,比如澄德现代农庄、圣堡利诺葡萄酒庄园、杨家承世善居等项目,为了推进这些项目顺利建成,甘溪村建立为项目服务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,在项目的建设中提供服务工作,并且建立村“两委”班子帮扶机制,有任何问题及时解决,积极推动项目建设。不仅是项目服务,而且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,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步推进和相互促进。
二、创新“党建 + 文化”模式,让游客见识长起来
甘溪村历史悠久,有1800多年历史,是安徽省东南地区及其珍贵的地域文化遗产。村内有两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分别是“汤家边古宅”和“桥头村祠山庙戏楼”,还有两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分别是“解氏宗祠”和“独立团龚守德牺牲纪念地”。专门请一批熟悉甘溪文化的党员,通过走访、座谈、收集整理资料等方式,为甘溪文化编辑文字、拍摄影像,制作成甘溪文化的宣传册。并且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,给党员设岗定责,根据设立的岗位职责,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,主动担当起甘溪村讲解员、保洁员、宣传员等角色。把党建与红色文化、农家乐文化、民俗文化相结合,以“党建+文化”模式守护传承千年乡土文脉,助推甘溪乡村旅游大发展。
三、创新“党建 + 和谐”模式,让党员群众凝聚起来
一是开展“温暖星期一”活动,每周一乡、村干部驻村接访、下队走访活动,通过驻村接待、民情家访、联合办公,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,直面问题,化解矛盾,为民办实事、办好事。二是开展“一线党委会”活动,把党委会开到村、田间地头,一线问诊,上门会诊,现场解决问题。不仅提高工作效率,就地解决发展难题,也让党委的决策置于“阳光”之下,让党员、群众共同研究解决问题,共谋发展大计。三是继续开展“村民说事日”和“两代表一委员”接待日活动。积极开展“村民说事日”和“两代表一委员”接待日活动,关心解决广大党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,为党员群众做好事、办实事、解难事,助推乡村和谐稳定发展。
四、创新“党建 + 服务”模式,让服务群众水平提起来
一是强化阵地建设。新建党群服务中心,规范设置“一厅两栏三室一中心”,实现一站式办公,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。二是加强基层民主。按照长期、定期和即时公开的要求,合理设置党务村务公开栏,接受党员群众监督。推行村级项目民主决策评议机制和规范村级事务小微权利,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。三是保障工作经费。严格按照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使用管理办法,保证便民服务、服务设施维护、困难群体关爱等服务群众专项支出不低于总经费的50%。
五、创新“党建 + 产业”模式,让村民腰包鼓起来。
近年,甘溪村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,依托乡村自然景观,民俗风情,以吃、住、休闲为主,截止目前甘溪村农家乐有10家。为积极发展甘溪村农家乐产业,成立卢村乡农家乐协会甘溪分会党支部,协会党员首先以身作则,在农家乐中起到引领作用;其次把一些素质好、大局意识强的农家乐业主吸收进党员队伍,大家齐心协力把全村的农家乐拧成一股绳,抱团竞争,打出品牌。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,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。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,以“创示范、双挂牌”为目标,激发支部党建活力,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,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农家乐发展的各项载体活动。